名分·品質·責任·權益
——訪云南省普洱茶協(xié)會會長助理張明春
云南經濟日報生活周刊編輯部主任、記者 劉秉德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治則復經,兩疑則惑矣。”此言原出于《荀子·解蔽》,其意為:人們認識上的通病,是被事物某一片面所局限,而對事物整體的道理不明了。如果不從客觀上正確認識事物的本質,必然就會三心二意,事情也就做不好。“普洱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自2007年7月1日正式實施以來,在社會和茶界引起了熱烈反響。廣大茶企和茶人認為是一件好事,既利國利民,更有利于茶產業(yè)發(fā)展,是云茶產業(yè)做大做強、走向國際大市場的必由之路。但也有個別人思想仍局限在某一點上,怕麻煩,怕花幾個小錢,不樂意名正言順、堂而皇之地發(fā)展經營生產,對商標的使用患得患失,疑慮重重,這都是由于不求甚解的緣故。張明春“普洱茶的‘護身符’——中國普洱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文章在《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秋版發(fā)表后,在社會和業(yè)內引起了廣泛關注,給予了充分認知和肯定,認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確實是普洱茶的‘護身符’。帶著一些問題,記者日前采訪了忙碌中的張明春助理。交談中,他敏銳的思維和超前的意識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記者:中國普洱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是如何產生的?
張明春:普洱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問世是經歷了6年艱苦細致的工作才獲得的??芍^來之不易。大約在11年前,普洱茶的起源地思茅市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就打算辦理普洱茶證明商標的申報工作。然而直到6年前國內才開始辦理證明商標的審批。在此之前,中國龍井茶、碧螺春、烏龍茶等都申報了地理標志保護。世界上最早實行證明商標的國家是法國,最有名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法國葡萄酒。中國普洱茶地理證明商標的正式申辦是從1999年3月開始,最早是由普洱縣(現(xiàn)更名為寧洱縣)普洱茶協(xié)會提出,在云南省政府、農業(yè)廳、省工商局、原思茅行署的領導和支持下,原云南普洱茶葉協(xié)會、普洱縣政府開始了普洱茶證明商標注冊的申報工作。2002年10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副局長范漢云率考察組親臨普洱實地考察,對普洱茶的歷史發(fā)展及普洱茶證明商標申報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2003年7月19日,云南省政府召開協(xié)調會,確定云南普洱茶協(xié)會為全省性的普洱茶協(xié)會,商標界定范圍由8個擴大到28個縣。全省有合法經營權的企業(yè)和個人,只要產品符合普洱茶質量標準的均可申請加入協(xié)會。同時,省普洱茶協(xié)會再次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注冊商標。2005年7月28日,普洱茶證明商標獲準注冊。2006年4月9日,云南普洱茶葉協(xié)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暨成立大會在普洱隆重舉行,明確普洱茶證明商標由云南普洱茶葉協(xié)會依法管理,根據(jù)國家商標局公告,正式下達了《普洱茶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規(guī)則》,確認普洱、臨滄、西雙版納、昆明、楚雄、玉溪、紅河、文山、大理、保山、德宏11個州市所屬639個鄉(xiāng)鎮(zhèn)均為普洱茶產地地域范圍,獲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頒發(fā)的商標注冊證書后,普洱茶地理證明商標的使用、管理和保護工作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啟動。從此,普洱茶終于有了自己合理合法的身份證明。
記者:什么樣的茶品才能使用地理證明標志?
張明春:在普洱茶證明商標產品的生產地域范圍內生產符合普洱茶標準的產品才能使用地理證明標志。在《普洱茶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規(guī)則》中,對11個州市普洱茶生產的地域范圍有詳細的界定,非界定地域內的茶產品,不得使用地理商標。其次是對普洱茶產品品質作了規(guī)定:普洱茶(生茶),外形色澤墨綠、香氣清純持久、滋味濃厚回甘、湯色綠黃清亮、葉底肥厚黃綠。普洱茶(熟茶),外形色澤紅褐、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紅褐。另外對加工制造提出了特殊要求:必須是符合普洱茶產地環(huán)境條件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按特定加工工藝生產,具有獨特品質特征的茶葉。普洱生茶是以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壓成型等工藝制造的緊壓茶。普洱熟茶是以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采用特定工藝,經后發(fā)酵(快速后發(fā)酵或緩慢后發(fā)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凡是符合上述使用條件的產品經營者,都可申請使用普洱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記者:茶企業(yè)如何才能獲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張明春:茶企業(yè)首先必須提出申請,申請人必須是符合普洱茶證明商標使用條件的經營者。申請使用普洱茶證明商標者應向云南省普洱茶協(xié)會遞交申請書。云南普洱茶協(xié)會收到申請書后,對申請人進行審核和評定,對產品進行質量檢測,檢測和綜合審查后,做出書面審核意見。符合證明商標使用條件者,雙方簽訂使用合同,領取證明商標準用證,領取證明商標標識,交納管理費。如未獲準使用,申請人可在收到通知15日內再次申請并提出理由。證明商標使用期為2年,到期繼續(xù)使用者,需在合同有效期屆滿3個月內再次申請,續(xù)簽合同,逾期者不得使用。

記者:普洱茶證明商標使用者有哪些權利和義務?
張明春:根據(jù)規(guī)定,證明商標使用者的權利為:在其產品或包裝上使用該商標,使用普洱茶證明商標進行產品廣告宣傳,優(yōu)先參加協(xié)會主辦或協(xié)辦的技術培訓、貿易洽談、信息交流活動等,對商標管理費使用進行監(jiān)督;有為利害關系人請求行政救濟、司法救濟的權利。其義務是:維護普洱茶特有品質、質量和市場聲譽,保證產品質量穩(wěn)定;接受協(xié)會對產品的不定期檢測和商標使用的監(jiān)督,并積極支持其工作;使用者有專人負責商標標識的管理、使用,確保標識不失控、不挪用、不流失、不向他人轉讓、出售、饋贈等。

記者:為什么說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是普洱茶的‘護身符’?
張明春:地理證明商標的使用,推動了中國普洱茶產業(yè)的發(fā)展,是普洱茶產業(yè)鏈日臻完善和成熟的又一標志,不僅規(guī)范了云南普洱茶的生產加工和流通領域的運作,而且維護了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使從源頭的生產者到終端的消費者權益不受侵犯,為普洱茶產業(yè)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根本保障。商標的使用,既是對消費者的鄭重承諾,又是對獲準使用商標企業(yè)的認可和支持。因為證明商標的使用是有條件的,必須通過嚴格的申報程序,其產品必須通過權威機構的檢測,符合《普洱茶綜合標準》,并且是地理標志和證明商標同時使用,從而起到了雙重保證的效果,使普洱茶名正言順地有了自己合理合法的地位和名分,明確了學會管理的責任,保護了經營者和消費者的權益。尤其是2008年12月1日,中國普洱茶國家標準的正式實施,不僅為普洱茶產業(yè)的健康成長戴上了“護身符”,而且為中國普洱茶產業(yè)鏈日臻成熟和完善撐起了“保護傘”。地理標志,既是產地標志,也是質量標志,更是一種知識產權。是權利與義務的象征,是物質與文化的結合。意味著在云南境內按普洱茶加工工藝生產的、不在保護范圍內的也不能叫普洱茶。在省外就算是按照普洱茶加工工藝生產的也不能再打普洱茶的名號。這意味著要想稱為普洱茶,除按普洱茶的特定加工工藝制成外,還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原料產地和加工企業(yè)都必須在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

云南普洱茶協(xié)會會長張寶三說:“普洱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是云南省茶企、茶農及各族人民共同擁有的一筆財富,我們要把它保管好,使它不斷增值、創(chuàng)新。”副省長孔垂柱說:“凡今后上市的普洱茶,都要有證明商標,讓假冒產品無可乘之機,使證明商標成為繼QS認證后普洱茶市場準入的又一道閥門。”胡錦濤總書記說:“茶事高雅,茶味清香;以茶為緣,以和為貴。”茶是情感溝通、和諧關系的調節(jié)劑。證明商標的使用,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實事和好事,不僅規(guī)范了生產、流通領域的運作,而且確保了經營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確保了普洱茶產業(yè)健康茁壯成長,為普洱茶產業(yè)做大、做強、做優(yōu)、做精奠定了堅實基礎。所以說它是普洱茶名分·品質·責任·權益的‘護身符’,是推動云茶產業(yè)科學、持續(xù)、跨越式發(fā)展的重要措施。

普洱茶地理證明商標的使用,將使萬千茶人、萬頃茶山沐浴在暖融融的春風里,中國普洱茶天地春光明媚!